
2019年6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同志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办好中国历史研究院”为题为院部全体党员讲主题教育党课。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余新华同志主持。
高翔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要深刻理解和全面领会准确把握这一思想,就要理解和把握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把“金钥匙”。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三者重点不同,但彼此贯通,浑然一体,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本质和历史担当。为人民谋幸福,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的赤子情怀,满腔热血,矢志不渝;为民族谋复兴,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的庄严承诺,肩负的神圣使命,尽心竭力,一以贯之;为世界谋大同,饱含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思考的独特创见,彰显着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然要为世界和平和人类文明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翔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崭新面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史学研究也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一些问题,离党和人民的要求与期望还有很大距离,集中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唯物史观被不少学科边缘化,甚至放弃;二是研究碎片化、片面化、表面化,过分纠缠纠结于历史的细枝末节,缺乏对全局的认识和把握;三是淡化理论,缺乏对本质和规律的探索;四是学风浮躁,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缺乏“十年磨一剑”的执着精神;五是脱离现实,缺乏对当下的关怀,不善于从服务现实中推动学术的提升和进步。
高翔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是当代史学的旗帜和灵魂,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繁荣发展当代史学研究,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坚持以史经世,提倡科学精神,一丝不苟地做学问,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的气概和追求,把史学研究作为科学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高翔指出,办好中国历史研究院,必须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此,我们要做到一是大事要清醒。就是要求我们的干部政治上要坚定,理论上要清醒,作风上要过硬。二是程序要严明。党员干部要加强对党章等党内规则制度、党的纪律、国家法律的学习和遵守,凡事讲规矩,凡事有程序,不能任性妄为。三是执行要有力。组织上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带头落实,带头遵行,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四是应急要果断。面对错误思潮、错误行为,必须勇于担当,果断处置。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要有预案,做好提前预判。五是班子要团结。班子成员要互相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及时通气,决不能互相拆台。六是律己要严格。干事创业阶段我们对自身一定要严格要求,按照“纪律部队”的标准抓好队伍自身的教育和管理。领导干部要增强带队伍意识,敢抓敢管,切实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七是学习要终身。领导干部要坚持学习各方面知识,持之以恒,学无止境,切实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