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古代史研究所举办“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与反思—以秦郡研究为例”学术讲演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2022-06-22

  4月18日上午,古代史研究所青年论坛第9讲“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与反思—以秦郡研究为例”在古代史研究所大会议室召开。本次活动由古代史研究所党委、所工会主办,所青年小组、历史地理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编辑室承办,旨在加强对专门史与断代史的学科交叉及其研究方法等问题的交流,促进学科对话与建设。

  本次活动主讲人为历史地理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孙景超,活动由科研处副处长任会斌主持,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孙靖国及古代通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齐继伟参加对谈,相关研究室科研人员及历史系学生等十余人参加。

  孙景超以秦郡研究为例,系统地梳理了自清代以来的相关学术史研究,将其研究理路归纳为“文献足征”与“理想推定”两个方面。在文献研究方面,传世文献集中在对《史记》《汉书》《续汉书》《晋书》及《水经注》等方面,前人研究几乎将相关材料搜罗殆尽;出土文献近年来对以往的秦郡体系带来了冲击,但相关研究在文字释读、职官与地理对应、时空关系等方面尚存在不同意见;在理想推定方面,学者们多使用数字推定(秦“数以六为纪”)、空间推定、事件及事例推定等多种方法,但不同的学者因认知不同,导致对相同的材料得出不同的结论,显示这一方法对研究者的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才、学、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秦郡研究的方法论总结,显示出多学科研究方法与材料的交流与综合,是促进学科成长、提升研究水平的必由之路。

  在与谈环节,孙靖国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的编辑工作,并建议从出土文献中郡名的规范化、郡制与秦代短暂而剧烈变化的历史及郡制与秦代官制的关系等方面,考虑秦郡的名称与数量等问题。齐继伟认为,在出土文献的方面,“数以六为纪”的规制可能在不同的制度、器物层面存在细节方面的差异,文书制度的纸面标准与实际执行上会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同样的制度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也存在普遍与特殊的差异性问题。在后续的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就秦郡的时空关系、秦代的数术文化、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认同度、断代史与专门史的交叉研究等问题,也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下一条:“《大唐开元礼》的阅读与研究”讲座...